2015年11月份和2016年1月份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两次会议,让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宏观经济的热点词汇。当然,供给侧改革也有着足够的经济学理论的实践支撑,理论支撑即为萨伊定律,通俗点讲就是供给自己创造需求,后来衍生成为了著名的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经济的调整,则是供给侧改革最好的实践证明。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的五大关键词,目的就是解决当下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供需错位”的症结。因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乃至暖通空调等很多产业的发展基本都是通过对需求端的鼓励和刺激,带动市场和企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时代显然已经基本终结,供给侧改革的逐步落地与执行,也必将对暖通空调等一系列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当然,这也是暖通空调产业中的企业们实现华丽转身的绝佳机会。
暖通行业,尤其是中央空调行业,直到现在进入门槛也并不算高,制造企业依然多如牛毛、产品质量依旧参差不齐,在导致行业利润率偏低的同时,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缓慢、同质化竞争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品单一、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逐一暴露。因此在需求端的刺激逐渐消失的过程中,制造企业如何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供给侧的改革来重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供给侧改革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竞争”走向“竞合”,而这也是近两年暖通空调行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过去的2016年,除了渠道商之间的合作变得愈发频繁之外,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开始逐渐增多,一改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进而转向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政府、市场、资本和企业各自优势,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事实上,在此基础上的制造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的兼并重组,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
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对于暖通制造企业而言也显得尤其重要。信息化等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在很多企业开始普及。BIM、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和项目运行决策的效率方面功不可没,同时,这些技术也是整合企业各类要素的黏合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暖通空调制造企业供给侧转型的推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和技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