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无疑是后者。
近日,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多元化成果丰硕。格力电器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格力智能装备同比增长46.19%。
虽然相比空调,智能装备在格力电器总营收中的占比并不突出,但这条新赛道对于格力电器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价值。从产品端到设备端,实现从空调企业向多元化全球型工业集团的跃升,这是格力电器的一大步。在智能装备领域的成功入局并稳步发展,证明格力电器自主创新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格力电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制造基础薄弱的诸多短板之一。以智能装备突破为标志,格力电器在多元化之路上显得愈发自信从容,这是格力电器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凝心聚力奋斗的结果,彰显了格力电器厚重鲜明的“硬核”气质。
笔者认为,格力在装备领域取得如此成绩并非意外,它背后的秘密是企业不断探索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中的新动能,其中有几个特点是其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
第一,是创新底色。
中国近几年做智能装备的企业很多,但与很多企业热衷于技术收购不同,格力电器选择了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是格力电器的基因,也是底色。通过掌握空调核心技术,格力电器实现了自我驱动的内生增长,此后,创新就融入到了这家企业的成长血液中。
同当初发展空调产业一样,进军装备制造业,格力电器选择了从零起步,立足高端,攻坚克难。数控系统是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数控系统是装备的神经系统,代表着装备的自动化水平。2017年6月,格力成功自主研发出首台五轴机床,标志着格力正式踏入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领域。截至目前,格力生产的智能装备产品涵盖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物流仓储装备、检测设备等10多个品类,超百种规格产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和制造。
第二,是实干精神。
摒弃挣快钱的思维,静下来、慢下来,把基础打扎实,做厚积薄发的进击者,这是格力电器坚守制造业的思路。从2013年开始,格力电器先后设立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制造部、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锁定了机器人和精密模具两大领域,不计成本地投入,从人才、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给予倾斜,作为一个外来者,格力电器通过一番苦干实干,5年时间内就实现了智能装备技术和产能的快速提升,成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内一匹实力黑马。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泡沫会灭、风口上的猪也会掉下来。不难看出,格力电器是真的将智能装备当成一项新事业在做,一步一个脚印地技术攻关,靠着核心技术赢得了市场,为国产设备赢得了话语权。在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中的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领域,格力电器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
第三,是家国情怀。
2012年,董明珠当选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她决心要做智能装备。在董明珠看来,这是中国制造的时代使命。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它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格力电器深刻认识到,引领制造企业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从产品端到设备端的转型。
事实证明,格力电器的选择正是对趋势的前瞻洞察。通过智能装备赋能,格力电器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改造进程,大幅提升劳动效率,还成为行业进步的推动者,格力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3C、新能源、食品、包装等行业,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