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之所以能在智能装备领域频频“高光亮相”,自然与其长期以来坚持所走的自主创新发展路径密不可分。但坚持自主创新注定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子。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水平较低,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均被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国所控制。比如日本的减速器已遥遥领先并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壁垒;德国的工业机器人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也是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中国尚处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目前仅在系统集成、二次开发、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所建树。换句话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还处于低端水平。
事实上,尽管我国自2013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但有些习惯了走捷径的人还坚持认为与其耗时、耗力、耗财自主研发,不如“买买买”来得更容易。而环伺在中国市场的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品牌——库卡、发那川、安川和ABB,累计市场份额占比已高达60%——这个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想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除了坚持自主创新,并无其它捷径可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闯出路子。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年5月,格力宣告其自主研发制造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也表明,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可以从此在伺服电机领域无须依赖于国外,帮助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同样可以与国外先进企业在国际市场较量中一争高下。
细看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格力电器已自主研发近百种智能装备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和数控机床等10多个领域,拥有1000多项设计专利。这些智能装备产品不仅已进驻格力的生产车间,也已为国内其他汽车、3C、卫浴、食品等企业服务。数据显示,得益于格力智能装备的进入,银隆新能源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1%,节约55%的人力成本,元朗食品的产能提高了六倍。仰观天地大,俯行万里远。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身“摆尾”期,制造业仍需要更多像格力一样脚踏实地,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为“中国造”的厚积薄发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