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格力始终坚持自主研发,24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此次两个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无疑是格力坚持自主创新、拒绝“拿来主义”的又一次鲜明例证。而节能建筑、电机与控制符合当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与两位资深院士达成合作,也有助于格力提升相关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攻破该领域的核心技术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8年以来,因纷繁的国际局势和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我国加大了自主创新的推进力度。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在2018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作为坚持自主创新的民族标杆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发展的根基与底气。格力始终心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家国情怀,肩扛振兴中国制造、实现工业强国的企业责任,拒绝拿来主义,坚持自主创新,在绿色环保、电机与控制等诸多方面发力,攻克了一道道世界性的难题,取得了24项“国际领先”成果。
以电机与控制为例,格力2018年5月的最新对外发布的5项“国际领先”技术中,“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尤为引人瞩目。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竞相争夺的制高点。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也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之一。伺服系统作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可谓整个工业机器人的“心脏”。然而,国产伺服系统在技术与性能上与国外品牌有较大的差距,是我国机器人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短板之一。
针对国产伺服系统产品体积大、运行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格力从功率密度、齿槽转矩、电流环设计三方面入手,独创伺服电机高功率密度设计技术、低齿槽转矩设计及工艺保障技术、伺服系统高性能电流环优化设计技术三大核心科技,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当前,我国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必须抓住重点着力推进,承担掌握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的重任。而决定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和技术,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之一。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正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优秀代表,格力电器此次建立院士工作站,主动引进两位院士为格力电器研发引进了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重要力量。可以预见,格力将继续拒绝“拿来主义”,借助院士、专家的智力优势,坚持突破电机与控制以及其它关乎中国制造业兴盛的重点领域的更多核心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