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从“掌握核心科技”到“创造核心科技” “自主”是格力的秘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9  浏览次数:2522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在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科技工作者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的讲话振聋发聩。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无论对国家还是企业,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而中国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刻。尽管某些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不是创新强国。

我国制造业虽大,却不强。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然有待提升,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这个道理对企业发展来说,亦是如此。家电业翘楚格力电器的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的经典案例。

早期中国家电企业大多依靠“拿来主义”发展,而核心技术实际掌握在欧、美、日企业手中。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不料遭到拒绝。这也促使格力在大多数企业仍然依靠贴牌等服务挣“快钱”的时期率先觉醒,下决心投入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格力制定了“掌握核心科技”的品牌战略,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科技创新革命”,在人才、平台、机制、经费四个方面,推行“人才自主培养”,“经费按需投入、上不封顶”,“设立‘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政策,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正是从那时开始,格力埋头苦干,花了两年时间,就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技术研发成功。

不仅是在空调领域,近年来,格力还将自主创新延伸到了“智能家居”、“智能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此前中国高精密的数控机床大都依赖国外进口,格力历经5年刻苦攻关后,其自主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精度、效率上已足以和进口“高精尖”机床比肩。

在智能装备产业中,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也十分重要,而要想掌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就必须突破“减速机、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壁垒。如今,格力智能装备已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

今年5月份,格力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被专家组一致鉴定为“国际先进”,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高端技术的绝对垄断地位。

格力成功的关键恰恰是坚持自主创新,深耕核心科技。据了解,格力电器目前拥有超过10000名的科研人员,其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技术已达24项,在2017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以1273件位居第七、家电行业第一。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企业正在变得有钱,没有什么是不能收购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做?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上,你做企业就太心酸了,就是不想再心酸所以才要自主研发。宁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做了多项工作部署。而格力的发展路径证明,坚持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从“掌握核心科技”到“创造核心科技”,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60341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