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注基础材料?
一个国家强大竞争力的背后,离不开工业的支撑。经过几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取得显著提升,但大而不强的特征仍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基础工业水平薄弱,而且越是基础,与国外领先水平差距越大。部分关键基础材料,比如,高端晶圆、高端钨制品、合成酯冷冻机油、环保冷媒等,要么不能自产,大量依赖进口,要么无法突破专利壁垒,需缴纳大量专利费用。
好消息是,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层面一方面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有实力、有担当的民族企业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重要信号,也指明了航道的方向。
事实上,对于任何制造业企业而言,基础材料是产品核心基础——只有做到每一个零件、面板、芯片……在技术上绝对的超前,工艺上绝对的完美,最终问世的产品,才可能达到最高标准。而在当前日益激烈全球化的竞争中,唯有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才能脱颖而出。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的信息,对于那些致力于“双创”的企业、企业家和职工来说,不仅鼓舞人心,更是催人奋进。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中国制造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多个行业及企业跻身世界一流,其中以格力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无疑是中国制造“品牌出海”的典范。
可以说,这些企业既是中国“双创”的先行者、领跑者,也是中国创新“加速度”得以形成的可靠力量、关键因子。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异军突起,最关键的还是基于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能力。
这几天,董明珠也谈到了这一话题,她表示:“我觉得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了,不是简单一个工厂就能解决问题。更多是需要在技术,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上,全方位超前的企业。这样才能是以最完美的姿态走出去。”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要知道,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中长盛不衰,除了创新,别无他选。而基础材料的创新,则是一切的基础,人才则是一切的核心。许多人都知道“好空调格力造”、“格力 掌握核心科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但是,好空调靠谁来造?核心科技怎么来的?世界为什么会爱上中国造?当然是靠技术、靠人、靠强大的团队。
近年来,格力电器不断打破行业天花板,并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这种局面的出现正是格力跑出创新“加速度”的有力体现,而这一过程和探索,不仅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有力响应,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了企业智慧,更为无数企业树立了典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毫无疑问,我们需要更多“格力式”的企业——既能脚踏实地,也不忘眺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