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起,我国北方地区正式进入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按照此前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部分工业企业正式开始错峰生产期。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北方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等)已有超百家陶企停产;而根据14日山东省经信委发布的《山东省部分工业行业错峰生产企业名单公告》显示,水泥、陶瓷、砖瓦等9个行业共873家企业开始错峰生产,其中建陶生产企业2家。
山东873家企业错峰生产 涉及2家陶企、8家氧化铝企业
11月14日,山东省经信委在官网发布了《山东省部分工业行业错峰生产企业名单公告》,涉及水泥、陶瓷、砖瓦等9个行业,共873家企业。
据悉,山东省属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城市包括,包括济南、淄博、聊城、德州、滨州、济宁、菏泽7市。
根据《公告》显示,7市中仅有山东亿豪陶瓷有限公司、山东玉马新材料有限公司2家陶瓷企业被要求停产4个月。
作为山东省建陶产业规模较大的淄博市则无一陶企入列,这主要是淄博陶企已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无需实行错峰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同时还是化工大省,周边建陶产区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大多来源于山东,而此次采暖季错峰生产,化工行业也深受影响,其中陶瓷生产主要化工原料之一——氧化铝停产较多。
《公告》要求,滨州市沾化区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滨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面停产,山东鲁北海生生物有限公司、山东无棣齐星高科技铝材有限公司、中铝山东有限公司限产30%,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11条生产线停产4条,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滨州高新铝电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0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停产限产250万吨。
天然气涨价,逼停“煤改气”陶企
除山东外,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所在河北、河南、山西也相机落实错峰生产措施。目前,山西、河南、河北已有超过100家陶企进入停产状态。
根据此前河北省制定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指导意见》规定,从即日起至明年3月15日,水泥、砖瓦窑、陶瓷、玻璃棉、岩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除部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企业外,全部实施停产。其中包括10家陶瓷企业、88家新型墙材企业。
根据9月份河南省公布的错峰生产方案,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等地61家陶瓷被要求全部停产。
而山西省也要求水泥、砖瓦窑、陶瓷等建材行业全部实施停产,氧化铝等化工企业限产30%。
然而记者了解到,以上地区在错峰生产方案公布以后,部分企业由于生产意愿强烈,主动实行煤改气,以期在采暖季期间得以正常生产。但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气源不足、气价过高。
据悉,北方部分地区实施煤改气后,气源严重不足,管道天然气价格从2.6-2.7元/m3上涨至3.0-3.1元/m3,LNG从2.4-2.5元/m3上涨至将近4元/m3。因成本过高且市场销售不畅,部分已使用天然气生产的企业也主动停产。
环保部表态:将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
根据日前公布的10月“2+26”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在“秋冬季改善目标”一项中,“2+26”城市全部为负值,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完成秋冬季目标的压力巨大。
环保部的态度是:将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