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数据中心行业在我国起步只有近十年的时间,但戴总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学识,已在行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面对还处于“百花齐放”状态的数据中心,戴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暖通行业者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市场雄厚,机遇挑战并存
实际上,国内的数据中心从起步到现在,只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大家都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国外虽然在技术上的发展比国内成熟,但国内也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拥有雄厚的市场基础。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处于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行业众多,水平各异。每个投资人的目的不一样,所以每个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很难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衡量。借鉴外国比较成熟的市场规范,也只能规划出最基本的指导性意见,并不能真正去具体指导数据中心的建设。每个人对数据中心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也对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另外,还可能会有一些定制的要求,除了基本的骨骼构架,里面包括了各种个性要求。
随着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促进,今年数据中心比往年加大了投入,业务量有了显著上升。在全年收益方面,比如一个七万多平米的大型数据中心,加上建设成本和网络等配套设施的费用,全部大概有二十亿左右。目前很多大型民用设计院都可以做数据中心,今年全国市场规模在五百亿到八百亿的区间,虽然专业性有待加强,但份额仍在不断增加。
从细节出发,开展降耗节能
解决暖通空调设备的能耗问题是数据中心目前最为关注的事情。在数据中心建筑中,暖通空调设备的能耗很多已经达到40%以上。为此,数据中心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决:
第一,尽可能使用室外的自然冷源,降低数据中心建筑中暖通空调设备的冷机和动力压缩机的使用时间。目前在大型数据中心(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米)中应用冷冻水技术很常见,国内较主流的应用方式也日趋成熟,比如用离心冷冻机或者螺杆冷冻机配末端的静频空调。为了降低能耗,首先要降低冷冻机的使用时间。以前只有在北方才能实现自然冷却,现在在华南地区也可以全年自然冷却,只要能减少使用冷却机的机会,都值得去尝试。
第二,要考虑项目投入与系统相匹配。比如,在西北或者内蒙等气候干冷的地区都可以实现不安装冷却机,全年使用自然冷源。目前国家对能耗十分重视,企业不能局限在主动降低能耗,还要与整个设计中心的结构设计相匹配。
第三,尽量从空调系统各设备环节寻找节能手段。现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只能从细节上寻求节能手段。另外,还应该找到办法,使机房里的压力控制与空调系统的风机、阀门实现联动,达到自动化控制,在不同负载下实现自动调节。
认清差距,走国内品牌振兴之路
数据中心需要验证的是可靠性和处理能力,以及当初的规划是否能够实现。对于国家机房检测机构的划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检测机构首先应对国内外的规范十分清楚,对常用的主流数据中心的设计手段和应用手段也比较清楚,能根据不同的规格要求进行检测活动。国家对此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硬性规范政策,但以后会逐渐提出节能方面的要求,但对检测活动的影响很小,最重要的仍是等级和功能的实现,以及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数据中心在从设计到完工的整体过程中,主机并不需要“一备一”,但至少要做到“N加一”,这是大部分主流A级机房(国标分A/B/C三个级别)的基本配置。
在离心冷冻机和螺杆冷冻机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来区分。规模较大的数据中心尽量选用离心机,因为离心机的CPU功率更高。投入比较小的数据中心可以选用螺杆机,它的规格虽然小一点,但是满载率更高,容易达到最佳状态。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还需要具备蓄冷装置(保证即使在断电情况下,在柴油发电机启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不间断供冷);考虑到对湿度的控制还需要安装湿膜加湿器(北方应用较多)和除湿机(南方应用较多)。还有一些有特定环境要求的数据中心,比如硫化物或氮氧化物量比较高,需要防止腐蚀,进行新风处理。
目前,离心冷冻机和螺杆冷冻机用的比较多的都是合资品牌。外国品牌的技术水准不仅高于国内品牌,价格也相对便宜,是很多投资人规避风险的选择。其实,国内品牌从投入到研发再到生产等方面一直很努力,很多技术人员都来自于合资品牌,只是受限于平台范围和研发核心技术的匮乏,才导致自身品牌缺乏竞争力。另外就是市场导向的影响,都制约着国产品牌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一定能走出属于国产品牌自身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