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个空调企业,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做自己并不熟悉的智能装备?这种转型,至今仍为很多人不解。作为格力电器的“掌门人”董明珠给出了答案: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也许近几年并不能看到丰硕的“收成”,但她甘愿成为这个“种树人”,并且她要种的是一颗智能装备的“参天大树”。
双方“联姻”互利共赢
9月15日,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格力电器携手河南洛阳,共建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助力河南制造转型升级,推动河南供给侧改革进程。这次签约对于洛阳来说,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强市、智造名城”。
而对于格力来说,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龙头和标志性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此次与洛阳“联姻”,格力可利用洛阳提供的这个大平台,在智能装备领域再次“大展拳脚”。
坚持自主创新之路
格力为什么下大力气发展智能装备?归根结底还是格力骨子里的“创新”基因。一个没有核心科技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但与别人热衷的“买买买”不同,格力选择的创新必须是建立在“自主创造”的基础上,因为大量事实证明,凡是想用钱从国外企业手中去买核心技术、高端技术、最新技术的企业,收获的大多是苦果。即使买来技术再吸收,也经常陷入“落后-追赶-再落后-再追赶”的怪圈。
有见及此,董明珠一直强调,格力的发展必须围绕“自主创新”。
5年耕耘初现成果
新工业时代,智能制造是标志性符号。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我国制造业正式踏上了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发展方向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6年7月,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宣布,格力开始多元化转型,从空调企业转型为智能装备企业。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格力进军智能装备了?”事实上,5年前,格力已经瞄准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趋势,投入巨大的物力、人力,进军“智能家居”和“智能装备”领域。得益于坚持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并大力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历经5年发展,格力“双智”战略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
在智能家电领域,格力不仅研发生产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和智能生活电器,还依托光伏空调,独创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在智能装备领域,格力利用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能设备,完成了内部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0.5%,与此同时还面向市场为其它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制的自动化产品覆盖了数控机床、伺服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等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中的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也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2017年半年报披露,公司上半年智能装备业务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27倍。
市场再一次哗然。当外界以为智能装备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殊不知,董明珠在5年前早已发现并种下这颗种子,现在这颗种子已经在格力这片热土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助力河南制造业“焕发新春”
好的东西,应该要让更多人知道,要让这些东西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从而给人类生活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在这种理念下,格力智能装备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施展拳脚”。河南洛阳适时抛来的“橄榄枝”让双方“一拍即合”。
协议约定,格力电器将利用其在智能装备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依托产业优势,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洛阳高新区共同建设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用地约 5000亩,总投资约150亿元,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年。
与此同时,格力还将参与洛阳轴承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这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老国企注入资本,输入先进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协同发展,帮助它焕发新春。
助推中国工业整体升级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元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人工智能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导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也已进入关键期。
从空调的技术优势出发,开辟智能装备新跑道,这是格力的成长需要,也是中国制造的必然选择。格力携手洛阳打造“中国制造”新高地,势必会令“智能革命”刮起一阵新的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