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格力自主创造智能装备,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1  浏览次数:2768
  日前,格力电器披露2017年中报,再度交出亮眼答卷。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70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利润总额1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
  
  格力全面增长的业绩,一方面得益于其在空调行业稳固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布局智能装备实现自动化生产所带来的较高溢价。
  
  据悉,格力从2013年着手布局智能装备。经过5年艰苦的技术攻关,格力智能装备从一个事业部发展壮大为一个独立公司。目前,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了三大核心部件——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的自主研发, 产品已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体、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物流、减速机、智能检测等10多个领域。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格力就以自主研发的高精尖智能装备产品让观展者见识了格力智能制造的强劲实力。精密曲线加工的GA-F500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一升水可洗一台车的蒸汽洗车机、投篮命中率100%的六轴机器人……琳琅满目的高端装备皆是格力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自主研发制造的。
 


(图/第三届珠洽会格力多款智能装备亮相展会)



(图/格力高端装备——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格力智能装备的崛起代表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之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存在两种不同路径。以家电业为例,一种是融合外部技术的快速并购派;一种是以格力为代表的稳健创新派,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转型升级。虽然两者看起来似乎殊途同归,但自主创新需要更大的勇气,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众所周知,在智能装备产业中,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尤为关键,而要想掌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就必须突破“减速机、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从事机器人生产制造的企业有两三千家,但真正能够从核心部件、本体一直到集成应用坚持自主研发的公司不超过10家,格力是其中之一。
  
  格力选择自主创新的道路,是令人钦佩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一直以来,格力始终带着“自主创新”与“精益求精”的企业基因。但是作为空调行业的龙头,格力为何要迎难而上,探索智能装备制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理解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装备制造水平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必须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过去,中国制造业依靠人工、原料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全球获得了竞争力。如今形势转变,全球正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也随之面临转型升级。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才是未来的主要竞争力。
  
  格力电器率先走在前列,通过应用智能生产设备,逐步实现生产线无人化,工人从10万缩减到8万,产值翻倍、利润提高。
  
  智能装备相当于生产线的前端,掌握智能装备核心技术,意味着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而且能够将智能装备技术应用于整个制造业。
  
  格力在完成自身制造系统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一批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未来工厂需要完成自动化,产业需要智能化。格力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设备,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服装、医疗、工程机械等领域。这不仅是空调行业的基础,更是中国制造业、所有制造业的基础。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但买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宁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董明珠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下定决心要走一条挑战自我的路,进军机器人、数控机床领域,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智能制造定位未来,并希望借力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工业整体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这是中国制造打造中国力量的正确姿势。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像格力一样,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相信中国制造业完成转型升级也将不再遥远。 
 
关键词: 格力 智能装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60341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