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伍小亭:地源热泵系统需要精细化设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9  浏览次数:817

在8月18日上午召开的“华清荣益•地源热泵技术创新分论坛”上,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暖通设计总工程师伍小亭作了《地源热泵系统成功的关键——精细化设计》专题报告,因现场对业内部分不成功的地源热泵项目进行了精彩的剖析和给出了专业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并受到现场专业听众的高度赞扬。

伍小亭总工认为,所谓“不成功”的地源热泵项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一次能源效率接近,甚至低于常规系统,没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初衷 —— 未实现“确实节能”;二、尽管一次能源效率高于常规系统,但增量成本过高,节能回报年限过长,甚至超过法定的财务测算年限,造成项目不具有财务生存力——收益不可期;三、系统性能稳定性不佳,表现为系统投入使用几年后,其能力衰减明显,甚至影响正常使用,而再次投资改造。

同时,伍总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提出了他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设计来避免出现上述三方面问题,做到“确实节能、收益可期、稳定高效”。他提出,“精细化”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设计模式由处方式转变为性能化(变措施导向为目标导向);

 二、设计方法由“对标”转变为优化分析下的“基本合标”(模拟分析贯穿始终);

三、重视对末端需求的研究,比如负荷、二次能源品位、运行规律、保障率等;

四、对“源”的勘察与分析,如能力(强度、分布、长期热储)、品位(设计取值的确定、运行周期内的变化规律);

五、基于多方案比选的技术路线制定,采用单一热泵系统?还是复合型热泵系统?需要蓄能还是非蓄能?这些都可在好好比较后选出最优方案;

六、以系统能效为目标的设计参数研究,如综合源侧、输配、用户侧末端等;

七、基于增量投资回收年限(SIR)系统配置,如优化调峰、蓄能的容量与参数;

八、在设计阶段即考虑运行调节策略,使其作为设计的导入条件,避免系统实施后不具备进行正确运行调节的硬件环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60341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