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君:集成系统成就的千万大商
星标:集成系统工程商
成立时间:2012年
经营区域:西北地区
经营理念:从顺势而为到度势而为
近年来,以项目集群方式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渐趋主流;另一方面,发展清洁能源,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共识和潮流。随着我国一系列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出台和新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电力、建筑及能源领域的企业纷纷投资进入新能源开发的建设领域。这种涉及多方、多领域人士同时参与的项目一般来说是以项目系统集成的方式呈现。
参与者们普遍认为系统集成是当前摆在他们跟前最大的机会,但牵涉多方的集成项目一旦启动,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这种复杂的项目往往同时集成了能源、建筑及信息控制等多领域知识。即使单单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说,一项系统工程的集成往往牵涉到了热能、通风、工控等多个项目,这些成员复杂的项目群该如何统筹?多个子项目该如何管理与统筹?多项目的集成过程该如何协调和控制已成为工程人员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文的主人公王双君就是其中的一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初当他发现该领域具有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及价值之后,他就一直将精力投放在系统集成工程领域。这种经历让他痛苦同时也成就着他。
追本溯源的创业起点
追溯于王双君的起点,他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京杭大运河岸边的一个普通农村,每年夏日汛期一到,河水涨至村口,淹没家里仅有的几亩薄田,父亲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徒步前往离家四十余里的畜牧场打工,说是畜牧场,这里一只牲口也没有,其实这个畜牧场是中国集体经济下的产物,后来集体经济时期结束了,被几个在当时看来颇有实力的个人承包,做起了玻璃钢制品、汽车坐垫、自行车座等产品的加工,少不更事的王双君,还不能明白父亲早出晚归,忙个不停的真正意义,只是从表面上看到,父亲越忙碌,家里的条件就越好。后来他渐渐长大,从父亲忙碌的背影里,学习到了父亲做事的认真态度与坚韧个性。
关于过程,王双君自2008年进入新能源行业以来,判断趋势,把握机会,亦抓住了中国房地产、电厂、化工发展所带动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重金押宝于集成系统工程领域。
至于结果,从2008年至今,王双君从在厂子里做业务员到自己做代理,再到自己做集成系统的工程商,销售额业已突破千万,只是,这其间的起起落落的辛酸与痛梦很容易被外界忽略。
于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向低调的王双君接受了太阳界记者的采访。
和王双君聊天是件愉快的事。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山东男子,是那种外表看似松驰,内心却又充满张力的男人。
作为一个集成系统领域的工程商,王双君无疑是成功的。但他没有用枯燥的专业术语与长篇累牍的创业心得将记者吓跑。他用美食、品茶做了开头,语调和缓、娓娓道来。
从顺势而为到度势而为
与王双君畅谈,聊话几许,仿佛听教于孔孟门生。他所提及的从商这些年的体会皆发人深省。亦如他对“度势而为”的感悟。在他看来,以往行商所讲究的“顺势而为”,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决策手段,但并不算聪明与主动。他说:“如若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上,将前瞻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做到“审时度势”,便足以观瞻到前方的还未出现的冰山。”如此“不以万全之策作想,而以厉害关系权衡”的决策方式,更适应于当今瞬息万变的商场。他将自己所总结的“度势而为”以及和道思维,文化为根,以人为本,集成系统为轴几个理念合而列之,设立为发展准则,点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王双君喜欢谈他的父亲:我现在对于做人和做产品的态度上,完全是由我父亲耳儒目染所得。一直以来,父亲对于王双君的教育,更多的是“身教”,很少“言传”。答案永远在现场出现。
2008年,父亲与他自己的同学取得联系,毫不留情的将王双君“发配”至同学的车间里磨练。三年车间生活的磨练让他对产品与技术有了扎实的认知。对于父亲的这种安排,王双君没有怨言,他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
2012年,在父亲的帮助下王双君正式走出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做一名集成系统工程商,而不仅仅是将家乡的玻璃钢与冷却塔卖出去。这种敏锐的商业嗅觉,跟父亲当年看到畜牧场的商机,可谓如出一辙。过程中,房地产业的增势放缓,电厂与化工的蓄势增长,又这让王双君看到了新的产业增长点。
开拓属于自己的时代
历史属于父辈。时代洪流之中,年轻的王双君也在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王双君毫不犹豫的瞄准了中国的陕北地区,陕北地处我国西北,资源丰富,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区域。离开故土离开父辈的年轻小伙真正尝试到了创业的艰辛与孤独。
他用略带哀伤的语气说道:2012年初去陕北投标,为了充脸面,高价租赁了一部雅格汽车,前后投资近十万元,但是,所有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不但没有中标,还被人骗了一万两千块钱,当时,真的感觉天都要塌了。
此时,父亲赋予他身上那种坚韧的品格开始呈现。倔强如他,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今陕北的工程越做越多。此时的王双君面带笑容:“三年的艰难创业总算有所收获,选择了有说服力的产品之后关键是做营销。我的原则是好好做人,用真诚与人沟通。”
立足脚跟之后的王双君意识到只有新能源才能改变当前的环境,他并没有停留在痴想,创业过程中的年轻男子一直不遗余力的在祖国的西北推广着他的新能源产品。
三年车间的磨炼,造就了王双君懂技术、会安装、会设计、会做精美的CAD图纸、能够轻松的处理售后问题。除了技术方面有着过硬素质的他还具有一颗肯思考的头颅“多媒体组合式销售”成了他拓展业务的兵器。至今,在王双君的公文包里都存有一份“销售菜单”,这是他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积累。在这张菜单上,罗列着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需求拿出不同的方案,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更是客户掌握了主动选择权。
后记:细节控成就的千万大商
每一次做标书,研究图纸,王双君都是一字一句的仔细斟酌,在分解图纸上,他更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用户省钱。
在一次投标过程中,他提议用比图纸上小容量的水箱就能够满足用户所需,得到了甲方招标负责人的好评与赞许,当机就决定与之签合同。
王双君的细心,站在细节上考虑问题的做事态度,也为他赢得了口碑,拓展了人脉,客户转介绍客户也成了习以为常的事。
这个看似机警的男人同时具有着非凡的魄力!每一次投标的大手笔和魄力来自于对市场的洞察与把握。2015年,销售额突破千万,问其秘籍:通过预估行业放量增长以及探测地方新出台的政策动向来评估当地的市场容量,确定重点市场目标后,集中精力攻克当地市场。
他的语言如同他做人的风格:爽快,从不拖泥带水。创业的经历磨砺出的强硬作风,让他一路披荆斩棘,在系统集成的工程领域冲杀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