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应县陶瓷业:煤改气之后的安全效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8  浏览次数:601

多年的发展中,陶瓷业成为了应县的支柱产业。从初始的烧成系统由烧煤的土建窑,到使用煤气发生炉生产煤气烧成,再到今年5月全部完成天然气改造,应县陶瓷业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在这个众所周知的人员密集性产业中,安全生产大于天,天然气改造的完成消除了过去煤气烧成的多项安全隐患,为应县陶瓷业健康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煤改气的成功源于市县两级政府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应县副县长王文说。年初朔州市下达关于开展陶瓷企业环境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后,应县政府积极落实。市县两级领导与每一个企业家交流、做工作,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让利让价。截至5月8日,16家企业中,13家企业的20余条生产线全部改造完毕,剩余3家中2家不具备条件、1家濒临倒闭,全部关停。在天然气改造过程中,13家企业包括窑炉改造在内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

陶瓷行业其实是微利行业,一条生产线一年的利润不过100-200万元,而且应县陶瓷企业多数资金并不雄厚。那么他们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进行改造?除了市县两级领导的努力,企业又是如何想的呢?6月22日,“三晋安全行”采访团走进了一家企业——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

“这是原料区、成型区、烧成区、彩烤区。”公司副总经理王越一一向记者介绍道。烧成区和彩烤区两条生产线已全部改造成天然气。两个窑炉每天燃烧天然气11000立方。由于天然气价格高于煤气,企业每月要多花费20万元。

“家有千万,群死群伤全完蛋。我们在改造过程中是非常积极的,因为煤气无色无味,太容易引起中毒事故。为此我们是操碎了心。”王越说。作为高危险源,企业在使用煤气发生炉时期,除了煤气站要派十几人,隧道窑也要巡检工不停地巡检,以防事故。“天然气无毒无味,只要控制好窑炉附近的安全流程,不产生明火就不会引起爆炸,安全系数提高了很多。而且人员成本也大大降低,煤气站已经关闭,节约了十几个人的用工成本。”

不仅如此,市县两级领导积极沟通输气企业,使天然气价格从每方2.6元降到了1.85元,为企业极大地降低了成本。由此,全县20余条生产线每天需燃烧6万多方、全年2100多万方天然气,企业每年可省出1600多万元。

煤改气还源于环保方面的压力。煤气冷凝会产生含酚废水、窑炉烟气需要脱硫、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焦油属于工业危废,治理投入都不会少,而且小企业技术水平低很难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南方的一些陶瓷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许多已经逼停。”王文说。

“我们鼓励督促陶瓷企业进行天然气改造,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王文说。据了解,目前应县陶瓷年产量10亿件,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在搞活现有陶瓷企业的同时,应县将继续扶持新上一批陶瓷项目,“十三五”期末力争陶瓷生产能力翻一番,全县陶瓷生产线达到50条,产量突破15亿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60341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