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广东推“半休眠”冷链运输技术保障餐桌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7  浏览次数:1888
       近4000箱“睡着”的新鲜活鱼,带着属于自己的二维码,被装入8辆冷链货车开出厂门,从广东省佛山市奔向北京、济南、兰州等地千家万户的餐桌。
  
  近日举行的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现场会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厅等主管部门向记者介绍了这种“半休眠、可追溯”水产品冷链运输新技术。“睡着”是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处于“半休眠”状态的鱼的形象叫法。让活蹦乱跳的鱼安静下来,并且经得起长达50个小时的运输,这可不是简单的事。
  
  “远程运输活鱼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保持鱼的鲜活。”何氏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丁望对记者说,这其中的关键点,一是控温,一是供氧。
  
  控温让鱼一路上“睡着”过去。“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从塘头到市场全程分级控温,根据季节、天气、鱼种的不同有区别控温,让鱼在低温条件下进入‘半休眠’状态,就像睡着一样,鱼睡着了就能降缓新陈代谢,也不会相互挤压碰撞,从而帮助它度过漫长的旅途。”王丁望说。
  
  而供氧技术的改进则是保证鱼的存活率的关键。
  
  王丁望告诉记者,传统的使用氧气石供氧的方式,气泡大,氧气利用率低。经过技术革新,公司研发出一种纳米供氧管。这个长20厘米、直径1厘米的纳米供氧管表面布满纳米级孔径,出气细腻,从而提高氧气利用率,为鱼群提供了高氧的环境,进一步延长了鱼存活的时间。
  
  “低温暂养、纯氧配送、智能控温技术,在运输过程中让鱼处于‘半休眠’状态,成功突破了鲜活水产品长达50小时高密度远程运输的技术难题,使鱼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王丁望说。
  
  对“鲜活”的追求,背后是消费者对水产品安全的期待。在传统运输方式中,因长时间运输导致活鱼运输死亡率很高,一些商贩就采用违规违法添加国家禁止的孔雀石绿等物质的方法,以提高活鱼运输的成活率。
  
  除了健康地保障鱼“活着”,二维码还能让每一条鱼的“身世”都可追溯。记者注意到每个鱼箱上贴有一张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诸如池塘号、装箱时间等养殖信息、检测信息、物流信息,远方的人们对每一批鱼的“身世”都了如指掌,全程可追溯。加上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每一条鱼的安全都在监控范围内。
  
  何氏水产公司对水产品新鲜、安全、可追溯的不断追求,是广东大力发展水产业、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
  
  广东既是水产品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2016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76.2万吨,总产值达2850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省年水产品消费量达600万吨。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洪伟东说,广东将构建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搭建生产、流通、市场全产业链沟通的平台,联合共建共管,做好“产销对接”试点示范,加强水产品质量管控,把好“舌尖上的安全”关。 
 
关键词: 广东 冷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60341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