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 治污降霾需精准施策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最关心的是环境和空气问题。她说近两年,我国北方地区一些城市冬季不同程度出现雾霾。虽然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上下了很大决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治污降霾似乎更需科学治理和精准施策。
李冬玉委员说,冬季北方频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主要是大气中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而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产生的帮凶。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表明,在冬季雾霾较重的陕西关中地区,PM2.5中碳气溶胶的来源中燃煤是首要来源,其次是机动车和生物质燃烧。调研发现,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1/2,加上近年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和农村取暖的生物质燃烧,使得采暖季雾霾天气时间长、范围广。
李冬玉委员建议源头治理雾霾必须降低煤炭消费量。她说自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已连续三年下降,按照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的“十三五”目标,今后每年消费量降幅应在2%以上,清洁能源应成为“十三五”我国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李冬玉委员建议,从能源供应与经济性方面考量,推进以电代煤是可取的选择。同时她在调研中发现,散煤燃烧的污染物排放量是电煤的5—10倍。应控制散煤和生物质燃烧,综合推广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散煤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筹集资金做好规划,实施集中供暖,难于集中供暖的地方则做好煤改电、煤改气的方案实施。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马玉红:
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马玉红是省审计厅副厅长,这次她带了好几件提案来北京,除了结合审计工作的提案,今年她还特别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她说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保障食品安全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直至销售,每一环节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马玉红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未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虽然各省都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但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各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缺乏公信力。企业和生产者对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意愿不明显,往往只关注中高端产品的追溯。
因此她建议食药总局、农业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充分协调,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追溯标准,并在统一标准框架下建立各省食品追溯体系。
马玉红委员认为,食品追溯体系的重点不仅在于农产品,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水产品,目前水产品的追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没有涉及,而水产品的保管和运输却是食品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水利部应通过对养殖、运输、保管环节的实时控制与追溯,彻底保证原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安全性。
同时马玉红委员还建议各省在全国的统一引导下,细化追溯平台的主体管理、产品来源、产品检测、销售记录、编码标识、信息发布等基本流程和管理规范,保证追溯体系的制度建设。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郑晓静:
完善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立法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郑晓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她的关注点自然与高校和大学生有关。
她说“大学生校外实习难”是一个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老大难”问题和高等学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之一。但大学生实习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学生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和协调。
郑晓静委员调研发现,德国于1969年颁布实施《联邦职业教育法》后,又相继颁布大量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企业、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方面的责任、义务、原则和办法等。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立法,大学生校外实习法律法规还处于盲区,难以保障大学生切实享有实习的权利。
以优惠政策保证和吸引企业接收实习生是很多国家非常通用的做法,郑晓静委员说英国政府规定对愿意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并安排学生实习的企业,根据企业接收学生的数量适当减免教育税。但我国当前既没有鼓励企事业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激励政策,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因此她建议制定国家《大学生校外实习法》。进一步明确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学生等在实习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奖惩机制等,使实习活动的管理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担企业的经济成本,着力推动政策。
建立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激励约束机制。联动教育主管部门、企业主管机构以及各行业协会,把是否完成高校实习任务作为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评价标准,促进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茜:
务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茜是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她关注智慧城市的建设。
王茜委员说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已近十年,但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来临,预计2017年全国投资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新模式推行需要过程,旧做法仍有惯性,当前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已出台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无论城市大小、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均用一套指标体系这“一把尺子”衡量。政策制度、标准规范、试点示范推进工作滞后于各地实施建设步伐。
因此她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关于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按照分级分类进一步完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做到规范建设并及时纠偏。精选试点总结成功模式并总结推广,避免盲目铺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浪费。
在国家指导意见和标准中,要求地方出台《信息网络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办法》,按照能整合的一律整合,应共享的一律共享,该开放的一律开放原则,整合各部门基础资源,构建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云平台,有效避免重复浪费。从国家顶层设计入手,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打破部门行业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要求地方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数据交互、共享和深度利用。
王茜委员认为,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入手,提高广大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参与感。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转型,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捷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一卡通”,解决“群众手中一堆卡、资金兑付说不清、跑冒滴漏难监管”的问题。建立网上办事“一站通”,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综合服务“一号通”,开通服务热线,和各部门的公共服务电话进行全面连通,实行事件受理、交办、督办和回访机制,使热线成为“查询服务台、受理交办台”。建立城市服务“一点通”,将公共服务、生活资讯等信息全部推送到移动终端,通过一个APP,让群众戳戳手机服务搞定,点点鼠标诉求提交。使百姓得到实惠、产业促生新业态、城市得到有效治理,实现可持续化发展。